最近好友賣房子,要搬來我們社區一起做鄰居(我們肖想很久,他終於有行動了)。想到我們一路從租屋到買屋,遇到的好房東、好鄰居、好社區,真覺得很幸運。

辛亥路
第一個租屋處在臺大後門正對面,辛亥路上。房東太太是某校長夫人,據她說她先生的興趣是買房子,調到哪個學校任職就買到哪。我們只租這一層的其中一間,房子維持著原本住家的原貌,沒有重新隔成套房出租,所以有著很大的公共區域,像餐廳、客廳、廚房等。其他房間的住戶都挺安靜的,雖沒什麼來往但都會打招呼。每個月的房租交給其中一位房客,再由她匯給房東。

有趣的是,消耗性的如電燈泡,如果壞了換新的,就自己從房租扣掉,跟負責匯款的房客說一聲就好。更有趣的是,負責匯款的房客從來沒跟我們收過轉帳的跨行手續費。

這個地方住起來很舒服,我們租的是其中最大的一間房間,擺雙人床加上一個很大的L型工作桌、電腦、一大排櫃子,還有不少空間哩。只是因為想要隱私一點的空間,才再找了其他地方的套房。因為環境實在不錯,房東房客都很好,我們幫房東找到下一位房客才搬走。那時不太拍照,勉強只能找出一張照片。

這下子才知道找房子很困難,幾乎是每天上班前先去看,下班後再去看;那時的工作讓我很不想做,每天都拖到很晚接近中午才進公司,所以才能上班前去看房子。可以說看遍了無數鬼屋--當然不是真的有鬼,而是屋況恐怖,屋外甚至屋內,都有各種匪夷所思的狀況。有一間在信維市場樓上,要先經過一個油膩膩的樓梯,再經過一個頗寬的長走廊,進到門內,有一個不知作用的馬桶寬度空空的半隔間(倒很適合擺個馬桶),然後才是套房。有一間在通化街超窄的巷子裡,爬上樓梯後先要穿過一塊不知所云的空地,打開門才是套房,樓梯旁邊還堆著鍋碗瓢盆。還有一間得先經過房東客廳旁的樓梯才能到達。當然也有看到不錯的,但租金都超過2萬,這金額就不如拿來付房貸不要租屋算了。當時幾乎都在網路上找,也還沒有什麼591租屋網,大概就是在網路上亂找吧。最討厭的就是打了一堆早八百年前已經租出去的,而且不是屋主張貼的,不知誰貼上去的。最後在一個很小的網站上找到我們後來租的套房。

原本跟房東約中午,但她剛好有事,晚上才能去看,地點在忠孝東路3段的大巷子,靠近市民大道的老社區。屋內有點老舊。房東和房東先生都很年輕,Dylan和房東先生竟然聊出是同一所大學,兩個人在那裡學長學弟起來了,我和房東開玩笑問起彼此的學校,想不到也是同校。房東給了一個很不錯的價格,我們也打算稍微粉刷一下。約了白天再看一次,晚上看屋怕看漏了什麼。

白天看到窗外開得很燦爛的九重葛,還有搖搖欲墜一推就要掉下去的斑駁欄杆。
忠孝東路-窗外的九重葛

第一天晚上看到的樣子,屋況不是太好。
忠孝東路-窗戶原樣

房東出了新鐵窗的費用,我們換了白色大鐵窗,而且半面可以推開逃生的。照片裡的半隔間,是用來遮蔽床的。
忠孝東路-窗戶新貌

從窗戶往門口看,房間裡貼的壁紙據說才貼不久,但看起來頗老舊。右側的門是浴室門,比一般尺寸小,訂做了一個白色的門(訂做時說要白色,工頭不知是哪根筋不對做了「柴色」,累得朋友幫忙把門拆下來,費了好大勁幫我們用卡點貼成白的)
忠孝東路-進門處

門口吧台儼然是這附近的地標,在施工期間拆除,經過的人都會問:「咦,吧台呢?」。拆除時才發現它其實是深駝色皮革,不知為何塗上紅漆......
忠孝東路-著名地標

吧台裡有個系統廚具櫃,走進去才看得到,順便把它改成與排水管同方向。冰箱右邊那幅畫,是用來代替總電源開關門的。
忠孝東路-廚房

浴室裡的電熱水器,這種舊型的,只要熱水一開,下方就會漏水。忠孝東路-浴室原樣

給它做了個板子,下方放個塑膠盒接水,後來下方的空間還放了烘毛箱呢,因為尺寸淺,我們家的烘毛箱也做得比一般淺。平常不用烘毛箱時,裡面就放洗衣精、漂白水什麼的。
忠孝東路-浴室新貌

原本的房客可能只有下班回來睡覺,屋子裡少有生活用品,但我習慣自己洗衣服,整個房間能放洗衣機的,只有浴室洗手台和馬桶中間,43公分寬的地方。這個洗衣機到現在還陪著我們。體積小小的,但一次可以洗2個人一週的衣物。
忠孝東路-洗衣機

這個衣櫥很經典,裡面有木作抽屜,但不知在哪任房客時油漆過,都被漆給黏死了打不開,後來把抽屜全拆掉了。
忠孝東路-衣櫥門原樣

這個變成藍色的衣櫥門,就是我們買房子堅持要找設計師監工的原因。
忠孝東路-衣櫥門新貌
那天我不過晚了20分鐘到現場,油漆師傅已經把我們說要漆成白色的門,漆上了藍色......他說「你看,這個藍有夠水,這叫做孔雀藍」,明明就是中正紀念堂屋頂藍!孔雀什麼啊,恐龍藍我也不要啊,白色和藍色很難分辨嗎?!跟他說要重漆,他面有難色的表示得把門拆下來刨掉外層才能重新上漆。原本要白的大門、浴室門、衣櫥門,都變成不是白色的藍色柴色,這下我們知道了,工頭不是一般人能夠溝通的>"<這個孔雀藍衣櫥門,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困擾,就是蚊子只要飛到衣櫥前就隱形了,追丟了。

我們在這裡一直住到搬到三峽為止。這個老社區的管理費1坪大概才30元,包括有管理員管制出入社區的人/車、收發信件、處理垃圾等等。而且在要使用花錢垃圾袋的臺北市,我們都不用自己花錢買垃圾袋,只要把垃圾丟在樓梯間的大垃圾桶,就會有一位專職收垃圾的人,從一大早到天黑,把垃圾分類好再拿去倒。住戶24小時都可以倒垃圾,也不用卡在固定時間去追垃圾車。要搬走時,也幫房東找好下一位房客,我們才搬走。

和幾位朋友聊到社區管理,才知道我們住過的房子和現在的社區,不論在管理上或鄰居的水準都很不錯。因為沒住過管理不好的,就理所當然以為社區管理都是這麼好。

現在住的太子國際村,它是幾乎蓋好才開始賣的。最早搬進來的住戶比我們大約早半年,所以在最開始的第一年半時,家家戶戶幾乎都在裝潢敲打,電梯裡總是貼著裝潢許可證,註明哪家正在施工與工期到何時。還好大家入住與裝潢時間都相差不久,沒有那種敲敲打打到天長地久不知何時停止的感覺。在買下沒多久,我加入了Yahoo裡的社區家族,還沒搬進來,就到了參加了第一屆的區權會的時候,也在區權會前,和家族裡一些未來的鄰居第一次見面,那次的會前會,第一批住戶也告訴我們在會中要向建商爭取哪些議題。在家族討論區也可以看到第一批住戶,對這個社區的點點滴滴努力,從要求建商改善項目到社區裡鐵門/紗窗/隔熱紙/熱水器/電器等等的團購、更換物業管理等等。一直到現在,這些有正義感、愛家的鄰居們,仍然對社區品質抱持著當初的熱情,有些是在管委會裡擔任無給職的管委。

我們不懂風水,看中的房子不論租或買,都以進到屋子裡直覺舒不舒服而定,兩個人的意見是相同的:一定要空氣流通。因為不須考慮學區,在選擇上也就沒那麼多限制。不過如果十幾年前有人跟我說,你以後會搬到三峽,我一定會說他瘋了。十幾年前北大還只有圍牆,地都還沒整好,周圍更是荒煙蔓草一望無際,連恩主公醫院門前那條馬路都沒有公車可以到。剛搬來的第一年,從臺北回三峽下交流道時,前後都沒有車下同一個交流道,現在不論上午下午晚上,下交流道時前後幾乎都有車是同方向的。以前北大特區只有916一班公車可以到永寧站換捷運,現在多了922也是到永寧站,還有921是到景安站可以換捷運的,走到北大校區站,還多了908可以到景安站,這四班公車都是走高速公路所以很快。以前在離峰時間搭公車,通常沒什麼乘客,前幾天在中午時搭車,差點客滿上不了車哩。

更神奇的是,在國學街還開了家頗道地的美式餐廳Garage 69,從裝潢擺設看得出來不是開店前才去找來的東西,口味也相當不錯,甚至還有家夜店運動Bar......雖然說北大校區由臺北移到三峽來是有幫助的,附近住戶也真是多了不少,否則光只有學生族群,一些消費較高的像日本料理店應該是開不下去的。

突然想到這些,是因為前陣子建商開始施作大廳地面美化,沙發茶几都搬離,難得見到空蕩蕩的大廳,這是搬進社區的第三年。
整修中的大廳地板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nt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